笔者以“王村村刷屏”事件与马男波杰克为例,讲述了如何通过解构自己的底层框架,实现个人对于价值感的探寻以及构建内心的秩序。
01
有趣的灵魂并不稀缺,甚至有点过多,密度堪比沙丁鱼罐头,填充着都市最繁华的地段。
“无聊至极”的视频博主王村村来得有点巧,凭借着炉火纯青的“无聊”功力,瞬间刷遍了有趣灵魂的半个朋友圈。
“无聊”,一个曾在“价值观层面”被一视同仁鄙夷至深的关键词,居然成为王村村的“价值感”来源。在他身上被玩出了花,让他找到了人生的意义,忽然就有了荒诞感。
这事很有意思,忍不住接个迟到的话茬。
就这次“王村村刷屏”来说,如网友评价,最大的冲突点在于:“有趣”的灵魂那么多,结果居然是一个“无聊至极”的人摸索到了走向未来的驱动力。
在王村村对无聊没什么理解时,他偶然参加了一个发呆大赛——就是一群人坐在地上3个小时不能动,他们还丧心病狂地测量参赛者的心率,心率变化最小的那个人获胜。
最后,王村村获得全国第七名,并收获两个启发:
第一,无聊其实是一个挺专业的事情;
第二,自己在无聊这个领域挺有天赋。
后来,王村村就在古典主义无聊、现实主义无聊、魔幻现实主义无聊的路上,一去没回头。
某种程度上,王村村有点像号称丧剧之首《马男波杰克》中Todd的现实化身。
影片中,BoJack想要找到人生的意义,包括世俗上的成功、与原生家庭的和解、求而难得的爱情、渴望“所有人都喜欢我,不想活成一个笑话”。
但他自私、自大、自弃,总是活在回忆中,生性怯懦,面对问题倾向逃避,偶尔还有自毁倾向。
虽然相对于马男波杰克,Todd有点边缘,看上去对剧情的主线没有关键影响,但却很重要。Todd作为荒诞性的存在,好像没长大,但又好像懂得很多,对世界永远充满好奇。
BoJack交给他的任务再小都会当成大事好好完成,傻呵呵地恋爱、创业、竞选州长,用荒诞消解了一切意义的追寻。
编剧构造出了这样的人物,试图形成一个干扰项,暂时性消除掉所有人追求意义的逻辑感、方向感。
你可能难以理解王村村的无聊至极,甚至有点嫉妒“钞级有闲”。
但你很难讨厌他本身,因为他在众多追逐意义的普通人里算得上是个可爱的人了。
我们每个人,很像是剧中其他个体,通过各种方式找寻意义。忽然地,被这个不去思考意义的王村村放了一个烟雾弹。
烟雾弹释放了几个信息:
首先,生活是一个不能细看的东西。你越拿放大镜去看,就越荒谬,越荒谬就越挣脱不了意义感的束缚。
其次,单纯追问意义感,就像我们的很多非原则性选择——没有对错,没有终局,只是在不同体系下去衡量的利弊,各有其合理和荒谬之处。
成熟的人应该更多讨论价值感,涉世尚浅的人才纠缠于意义。
02
探寻价值感,是为了建立自己的价值判断坐标系。
由价值感倒推意义感是如何组成、如何判定的,再在这个基础上完善内心的秩序,应对这世界真实且确定的不确定性。
和Todd不同的是,王村村把“无聊”当成了价值感,在持续创造进而找到了意义感。
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:用心,让这件事的过程和结果不同于为了完成这件事本身而做。
在演讲中,王村村说:“到目前为止,我决定成为一个无聊的人已经四年了。在这个过程中,无聊这件事改变了很多我对世界的看法。我有时候觉得,任何一种东西或者方式,都能成为我们走向未来的驱动力。可能每个人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那种方式,我恰好选择了无聊而已。”
人人唯恐不够有趣、不够有意义,王村村将价值感依托于“无聊。
在无聊中寻找、创造浪漫主义、想象力与开心,反倒意外收获了某种内核和意义,几天之内获取千万人的围观,看似荒诞,又合乎道理。
从“王村村刷屏”事件后撤一步,这世界存在主义在左,虚无主义在右。许多人的心思仿佛零件松散的时针,左右摇摆不停,少不了对意义感的反复疑问和追寻,购物、恋物、吸猫……
即便有很多心绪宣泄的出口,但仍如同隔靴搔痒。工作的压力大都是浅层,内心的焦灼感高温不退,才叫人夜里辗转反侧。
寻找价值感的过程,也像分析一款产品,解构自己的底层框架——
不是简单地看你最外层的感知层,外观或是谈吐;
不是套用你的角色框架层,即便我们都生活在社会角色里,并被角色驯化;
不是盘点你的资源结构,尽管这包含财富资源、人脉资源、精神自由,也是一个人表面与内部的分界;
也不是你的能力圈层,在工作中的稀缺性。
底层框架,更接近于你的内核,你对自己存在感的定位,你的价值感持续地来源于什么?你到底还有什么没被满足?
祖辈父辈可能经历了战争、经济萧条以及各种各样的时代性苦难。而我们随着年岁增长,逐渐发现最大的敌人可能是我们自己——我们要与自己膨胀的欲望、虚无、焦虑以及各种各样的心绪对抗、博弈或是寻求共处的方式。
曾经的你也许很渴望对生活有全面的掌控权,任何计划外的改变都会令你焦躁不安,任何计划内应该做却没做的事都十分自责。习惯在脑海里一遍又一遍预演生活,生怕遗漏某个细节、出了差错。
但你可能会经历这样的阶段:有些事情让你感知到了命运的混乱、复杂与不可控性。那时想要全身抽离,却又无法抗拒地陷入了虚无,陷入了做什么都没劲的状态,甚至常态性地长期失眠。
虚无就这样闯入了生活,反复拉锯与你撕扯,但此刻的虚无、疲惫、低落,都不是真正的你。
有时候,既然掉进了泥潭里,实在纠缠不清,倒不如先安静地躺一会。在这个过程中,试着保持和自己规律地对话。在全面下沉时,观察自己是否有哪些零件依然伫立着。接受破碎、复杂、多变,背靠内心的秩序来应对世界的不确定性,然后重建。
如果这一切尝试曾经因为你想成为“更好的人”,现在换个角度,试着去想享受生命里的每一刻。慢慢地,虚无主义很可能成为一个契机,帮你滤掉虚荣、恐惧、不安全感、焦虑等等。
有点像是去滑雪,经历过真实且足够疼的低谷,你和你的滑雪板会逐渐达到新的默契。
以前滑雪板也许是富察容音,遇到蓝黑道的陡坡和急转弯总是退缩、软弱,拖着你一块颤抖,不让你前进。
经历一段时间的磨合,它可能会变成魏璎珞,遇到每个陡坡、每个急转弯,都会和你说:“屏住气,看前方。”整个世界很安静。然后,让恐惧高速中被甩在身后,只听见自己的呼吸声和雪地摩擦的刷刷声。
如果你逐渐发现自己有着某种结实、坚硬、强大的东西浮现,某种坚不可摧、不受外界不确定性影响的东西支撑着你。那么恭喜,你的内核正在形成。
在这个复杂的时代,探索自己的内核,构建内心的秩序,持续去创造,大概是应对多变外界的性价比最高良方。
最后借用《人类群星闪耀时》里的一句话送给大家:“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求庇护。”
#专栏作家#
猫毛卯帽,微信公众号:hirollingmolly,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。反文艺写作者,苦行僧与求索者。音乐旋律中与篮球共舞,见习咖啡品鉴生,期待与大家一起成长。
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。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
题图来自 Unsplash ,基于 CC0 协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