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产品,尤其做互联网产品,我们有必要了解用户的三个特性:多样性、多面性与多变性。
当我们谈论用户需求时我们在谈论什么?
需求,很好理解。在特定的时间、场景、人物、动机、状态的框架内,故事是呈收敛性的。
用户,非常复杂。用户是需求的前提条件,需求的框架就是由用户决定的。
理解用户需求,就必须从理解用户开始。
用户,名词,既可以指代个体,也可以指代群体。
总结用户意见的周报,有时会遇到
- 一名用户表示,产品X功能需要改进
- 十名用户表示,产品Y功能需要改进
第一种情况,用户说需要更好的X功能,这里的“用户”是指个体,即user;第二种情况,用户说需要更好的Y功能,这里的“用户”是指群体,即users。
当基数足够大时,个体往往也可以代表一部分群体,一部分群体往往又可以代表更多的群体。
但群体与群体之间,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冲突。再从事物的联系与发展角度来看,情况更是错综复杂。
所以,谈论用户需求先需要了解用户特性,即多样性、多面性、多变性。
一、多样性
IMDB和豆瓣上,都没有得到满分的电影。
因为用户有多样性。无论多么出色的产品,都无法让所有人完全满意。
“我认为”,这是我们讨论产品时的一个高频词。我认为这个说法很好,因为大家提出的观点是主观的,即使进行论证也很难达成共识成为“真理”。
“我认为”经常会被“我认为”对抗,基于不同的背景与感受,双方或多方又往往各有道理。
仅仅是少数讨论者,体验和感受就已经是不一样的了,何况还有众多没参与讨论、无法发出声量的真正用户。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,做产品就必须考虑用户群体的多样性。
规划需求时,不论是自己的感觉还是他人的意见,有多大的代表性都需要进行量化和衡量。只有更全面的思考产品问题,才能做出优秀的产品。
和好的电影一样,好的产品是能兼顾更多目标用户的产品。
物美价廉是用户的两个重要需求,但也让无数厂商陷入了两难。有的用户更在乎物美,有的用户更在乎价廉。
小米多年受困于“价格厚道”,直到分拆红米后才做出小米10 Pro这样出色的高端产品,才迈出了满足高端用户需求的重要一步。
我们需要建立这样的思维模式,谈论用户需求,不仅要站在用户的立场看问题,更要站在不同用户的立场看问题。
二、多面性
用户群体的多样性,会带来甲之蜜糖,乙之砒霜的问题。而用户个体的多面性会更令产品设计者头疼。
“我抽烟喝酒逛夜店,但是我是好女孩。”
电影里塑造的成功的反派,在体现人物坏的同时,要么会再展示TA的一点好,要么会叙述一下TA由不坏变坏的背景。因为体现出多面性,这个人物才显得真实。
真实的用户也有多样性,“演技”也丝毫不比影帝影后差。
老罗与彼时锤子手机的粉丝(含黑粉,下同)很擅长造梗,有诸多类似“老罗这次要成了”、“下部一定买”等经典梗。
罗粉是热情的,发布会座无虚席,看网络直播的人数也媲美甚至超过一些超级大厂。然而与关注度形成反差,彼时锤子手机的几代产品都销量不佳。
热度爆棚却销量惨淡,是因为绝大多数口头表示一定支持的锤粉们,永远都表里不一的选择在下次行动(心,大量的心)。
彼时锤子非常强调设计,但最终没有真正做好设计。异类(褒义)创新的外观、拟物风格的UI,以及小众场景的功能设计,确实相对好的服务了一小部分用户,但也是浮于表面的。公司资源严重偏科,忽视产品内在核心,自然就不会有大批用户买单。
诚然,老罗作为乔布斯精神继承者的故事已经讲完了,也并不以喜剧为结尾。
乔布斯说:“人们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所以需要你展示给他看。”而苹果发布iPhone,是对以诺基亚为代表的旧时代手机产品的全面领先。无论从哪个方面(除抗摔、待机),用户体验的提升都是显而易见的。
在产品核心上全面的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,就是老罗不可与乔布斯同日而语的地方了。
三、多变性
除了多面,用户还是多变的。
娱乐圈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:路人、粉、黑,三者可以光速转化。实际上互联网圈也差不多,多少人前一秒还在黑拼多多low,下一秒就百亿补贴真香了。
马克思同志指出世界存在的基本特征: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。这两个特征对用户需求的变化也十分适用。
用户的需求由很多的元素构成,当其中一些元素产生变化时,需求也有可能随之变化。
比如一名倾向清淡饮食的外卖用户,在饥饿状态下就很可能会点大鱼大肉。
当然也会在没有显著原因的情况下也会改变过往的习惯,仅仅是因为心血来潮而已。这其实未必真的就是偶然,只不过个中缘由难以名状,只能“遇事不决量子力学”了。
产品设计时,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元素组合而成的各种结果,即用户场景。
永恒发展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特征,对发展趋势有深刻理解的人更能占得先机。
故事是人类文明的一大硬性需求。以文字、声音、图形、流媒体等形式的介质,最终发展成:小说、漫画、音频、视频、游戏等主流的故事内容形式。
对于大众来说,视频无疑是容易接受的一种故事形式,这也是当红炸子鸡快手和抖音流行的底层基础。
不过以快手抖音为代表的的短视频产品,为何在近些年才完成市场渗透率的飞速提升呢?是因为大众基础条件的改善。
全国范围的4G普及以及网络资费的进一步降低,使大众用户的手机网络有了极大的改善。手机性能以及摄像能力的提升,让更多的用户有了生产内容的能力。基于此基础,短视频内容的消费与生产两端迎来双重利好。
可以说无此东风,绝没有短视频产品的今天。
大众用户的需求,从以文字图片为主的内容形式过度向了短视频与直播。快手与抖音也顺应潮流抓住了机会。
长期的发展趋势与机会,往往是有迹可循的。目光长远的人,才能更加自如的应对变化。
总结
理解用户需求是打造一款产品的工程地基,地基不牢固,工程终究是无法顺利交付的。
人之复杂,渊深难测。
- 多样性,令产品很难周到的服务好每一个用户。
- 多面性,令产品很难全面的服务好一个用户。
- 多变性,令产品很难持续的服务好一个用户。
学无止境,做产品也没有止境。理解用户是产品经理一生的课题,祝大家也祝自己可以保持成长的状态。
作者:瞧峰世界;公众号:瞧峰世界
本文由@瞧峰世界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。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
题图来自Unsplash,基于CC0协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