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辑导语:以往,屌丝一词还是网络热词,然而近几年,伴随着互联网环境的变化、用户群体的成长,这一热词已经逐渐变冷。而若想在存量时代获得持续增长,得屌丝者现在已经不能得天下,做好精细化运营,找准定位与合适的运营路径,才是关键。
01
「得屌丝者得天下」,8年前,这句话曾一语风行。那时候,《新周刊》为屌丝画像立传。
那时候,史玉柱摆出了一副「谁说我不是屌丝,我跟谁急」的表情。
说屌丝者遍天下。
时间沙漏滴到了2020年。小米集团清河大学副校长王嵋来了一句「小米认为未来的天下,得屌丝者得天下,得年轻人得天下……」,一下子激怒了无数网民。
吓得王嵋请辞,小米道歉。
「此一时,彼一时」的定律,真的从不失效。
那,得屌丝者还能得天下吗?
02
「得屌丝者得天下」,本质上是「依靠无产阶级××」的TMT化表达。屌丝者,用行业黑话说就是:下沉用户;价格敏感型消费者;长尾客群;塔基人群。
在CDP客户数据中台那里,屌丝的用户画像是可以体现在收入、机型、终端价格等指标上的。
前些年,自称「屌丝」是种风尚。
那些早已通过股权变现财务自由的程序员们,不少人当年没少拿「屌丝」自命过。
原因很简单:自称「屌丝」,是跟凡尔赛式装×的反向而行,也是「拼命黑自己,让别人无处可黑」的保身策略。人们要的是不端着,是接地气。
而互联网人士也把「得屌丝者得天下」的逻辑,当成了行业分析的万能句式。
比如,有人说,中国互联网最赚钱的业务,都靠屌丝——游戏、社交、搜索等,都是赚屌丝的钱。没屌丝,哪来的互联网巨头?
03
但「屌丝」终究挨不过「热词半衰期」。没过几年,这词就不时兴了。天下热词,热后必冷,冷后必有新热词。
可「屌丝」不受待见,更重要的原因是,环境变了。
2013年,那还是移动互联网活力四射之时。
那年头,PC互联网网民还多是白领+大学生,他们中先用起了智能机的,就成了移动互联网「早期移民」。按笼统分层,这都是社会精英。
几年过后,红米+OV+华强北杂牌机普及,为村网通网民提供了接入互联网的入口。于是,中国网民数快速增长,其中手机网民数量占比越来越高。
网民数量多了,用户基数大了,网络规模效应就有了基础,平台经济也就做大了。这就是「互联网人口红利」。
红利归红利,但网民数量之变背后是结构之变。
掀开「网民数量激增」的幕布一看,嚯,村网通网民和未成年网民竟是主流。
结构之变带来的,是网络环境之变。
对网络环境变化缺乏感知的,「网暴」风气了解一下?
当网民中的主流从「五环内精英」变成「五环外草根」时,氛围之变也在发生。
称大多数网民「屌丝」,就是大忌讳。
阿Q怕人说「癞」字的道理,懂伐?
04
「得屌丝者得天下」,换成人话就是:占领更多用户,才能更多地从规模效应中获益。想想前几年流行的「3亿用户都在×××」的梗。
用户基数大,讲讲「高频打低频」的故事,画画「未来发展空间」的大饼,在资本市场,那就是「直男斩」式的存在。
But,划重点:这是增量时代的逻辑了。
增量时代,「用户增长」跟「市值增长」基本上可以划等号——前提是,长得够猛。
但现在不一样了,「存量时代」四个字,已经成了行业分析稿里的高频词。
存量时代,「用户增长≈市值上涨」的逻辑并未失效,可用户规模涨不动了。
用户规模触顶过后,获客成本高到天上,想获取含屌丝在内的海量用户,已经是难上加难。
用户们就算想「雨露均沾」,手机下载容量也不允许啊。
这时候,再抱着「得屌丝者得天下」的逻辑不放,只能说是「梦回2013」了。
时变,则势变。
转入存量时代,玩法就得调整了。
用科技作者李慕阳老师的话说,在增量时代,我们关注的是用户的新增、转化,而现在存量时代了,关注点必然转向用户的粘性、留存和复购。
「增量时代关注的是GMV,是又有了多少销量;而存量时代关注的是LTV(客户生命周期价值),是平均每一个客户会在我这里待多久、花多少钱。」
当此之时,别说屌丝难获,就算可得,他们身上能榨取的ATV(客单价)和APRU(每月用户贡献的收入)也有限,跟那些头部消费者差太多了。
拼多多攻陷下沉市场后,为什么要靠百亿补贴往特斯拉、iPhone、SKII、switch游戏机等高端品类上攻,就是这个道理。
05
进一步讲,眼下流行的「新消费」,其生长逻辑更是对「得屌丝者得天下」思路的点杀。新消费是不是新风口?有没有泡沫?
这些都有很多「借一步聊」的空间。
但可以肯定的是,新消费跟平台经济合纵连横拼规模的的玩法大不一样。
人家是,从板结化的互联网版图斜刺里杀出,靠数智化工具备货,靠产品吸引垂直客源,将他们引进私域流量池里,再借助MA营销自动化等全套工具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的赋能,对所有用户实行高效率的个性化营销,真正攻占用户心智,将他们圈牢在「发烧友」圈子中。
看看茶颜悦色、钟薛高等DTC品牌,哪个是纯靠「流量打法」?
他们都是在有水的地方凿一口深井,而不是在沙漠上凿一堆浅井取水。
06
所以,是时候变换下思路了——8年前,「得屌丝者得天下」。
如今,「得高净值用户得未来」。
作者:佘宗明
本文由 @数字力场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。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。
题图来自Unsplash,基于CC0协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