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我们讨厌相亲,却不排斥网络交友

在春节假期和元宵佳节,想必有很多未婚人士都备受催婚的困恼,在即将到来的情人节,单身人士又得接受狗粮暴击。父母给我们介绍相亲的时候,我们百般抗拒,为什么在网上交友聊天却如此顺畅呢?同样是认识一个陌生人,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态度?天天问小伙伴对此发表了他们的看法,与你分享。

为什么我们讨厌相亲,却不排斥网络交友

明天就是情人节了,让我看看是谁还没有对象?

哦,原来是我自己(苦涩的笑)。

我向身边有对象的人真诚发问:你们的另一半是在哪里找的?国家发的吗?

除了一些从同事、朋友发展而来的爱情,剩下的基本是靠相亲和网络认识的。

春节假期才刚刚结束,关于催婚的痛苦记忆还在脑海中挥之不去。有些单身人士,在父母给介绍对象时,总是说不要不要,其实热衷于在社交APP里“左滑右滑”,或参与“脱单盲盒”、“线上相亲”等各种类型的网络交友?

同样是认识一个陌生人,为什么我们讨厌相亲,却不排斥网络交友。

我们和天天问的小伙伴们一起探讨了这个问题,来看看他们对此有什么看法吧~

天天问第221期:为什么我们排斥父母介绍的对象,却不排斥网络交友?

文章内容部分来源于@沉沉的 @Mr.V @娜娜就是我 @产品狗哥 @Jessica 的精彩回答。

一、相亲和网络交友,差别在哪?

相亲,在互联网上仿佛是个贬义词,在任何平台一搜,都能看见关于相亲的负面新闻。豆瓣上更是有人组成了【相亲后的吐槽】小组,专门吐槽相亲时的糟心事。

为什么我们讨厌相亲,却不排斥网络交友

那么,同样是社交,相亲和网络交友的区别在哪?为什么一个遭人厌恶,一个却吸引了众多产品前来分一杯羹。

1. 主动权是否把握在自己手里

相亲的场景设定,本身就是未婚男女的相看,一开始拉出来衡量的就是各种外在的价值。这样的场景是很功利的,目的明确。

一身反骨的年轻人,把他们丢在这么个尬聊的场景下,大概率是回避的。

并且,父母给我们介绍的对象,很可能是父母心仪的对象,但不一定是我们心仪的对象。但是又碍于父母脸面,不得不聊,不得不谈。这样就非常的被动,也容易陷入尴尬的境界中。

而社交APP,它本身主打社交。说白了就是交个朋友,没有什么预设目标,也没有什么承诺,反正就是交个朋友而已,这就让它有比较大的偶然性。

在网上认识别人,想聊就聊,想不聊就不聊,聊得来就聊,聊不来就删好友拜拜。而且最初聊天的时候,双方是一个语言上的交流,没有看到外表,也不知道对方的家境、身材,纯粹是看聊不聊的来,聊地是否愉悦。

这样更容易找到灵魂伴侣,当然也有可能会网恋翻车,所以这还是根据情况而定。

不管怎么样,在网络交友的时候,我们有相对比较多的主动权和支配权。

2. 对潜在的价值观是否认可

大家讨厌父母安排的相亲,换一个角度,如果不是父母介绍的,是兄弟/闺蜜介绍的,排斥性会不会变小一些?

如果是,那就意味着核心不在于主被动选择问题,而在于对潜在价值观的认可程度。

再想一想,自己选择的“左滑右滑”网络交友我们选择的那些人都有什么特征?和父母介绍的是否相符?

我们自己选择的人,大概率要么是颜值在审美点,要么是兴趣或三观在同一水平线,当然后者需要更多的接触才能了解。

网络交友,通常是从做朋友做起,慢慢再过渡到情侣或者恋人,这样双方也有更深的了解和更深的感情。

但如果是父母介绍的对象,很可能就是奔着结婚去的。两个人首先考虑到的是双方的家庭背景,吃饭如查户口,多少让人有点不舒服。

而且一见面,就想到未来可能跟对方结婚,很可能会在潜意识提高对对方的要求。如果只是交朋友,幽默风趣就行;结婚?那得又高又帅又幽默风趣,又白又美又温柔体贴。

3. 本质上是两种文化的碰撞

我国拥有悠久的农业历史,很多人因为要耕种在一片土地生存,建立起了复杂的交际关系。在这个过程中,婚姻是次要的,家族的兴旺是最关键的。

虽然时代进步了,父母介绍对象往往的出发点也大多是以“两个人打拼更好”,一旦高龄不结婚,父母往往也会感到“脸上无光”。这些其实都是“乡土文化”的延伸,重视家族集体秩序,弱化个人意识。

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剧和互联网普及,传统的“乡土”被冲击得七零八碎,城市化的生活不再需要复杂的物理人际关系维系,个人的意识被大大的加强。

城市的“孤独感”给了人们更多独立思考、自我感受和反馈的空间。我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?我想要什么?我喜欢什么?

但也因为脱离了集体生活,就交友而言,工作之外大家往往并无太多渠道,交友APP就自然而然成为了很好的渠道。

我们排斥父母介绍的对象,而不排除网络交友?这就是两种文化的冲撞,因为父母介绍的对象代表旧的“家族秩序”,而网络交友代表“个人意识”。我们渴望寻找可以快乐走下去的那个人,而不是仅仅组建家庭。

所以,时代变了,寻找幸福的方式也改变了。

二、年轻人都在哪里找对象?

尽管有一批人坚定地选择单身,但寻找爱情的路上永远不缺同路人。那么,这些年轻人都是在哪里寻找爱情的呢?

1)婚恋平台

婚恋平台自然是首选。2021年中国互联网婚恋交友市场规模达到72.0亿元,同比增长11.6%。

2022年上半年,互联网婚恋交友用户规模总体呈现平稳增长态势,6月用户规模突破3300万,达3346.9万人。

只要你在小红书、微博、抖音留下任何一句“想找对象”的信息,你的私信就会被这些热心中介填满。

为什么我们讨厌相亲,却不排斥网络交友

2)社交平台

其次,主打陌生人社交的社交产品,也是找对象的一大利器。

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,社交产品更是开辟出了独属于自己的垂直社交类型。

从最早期的QQ聊天室到基于LBS的陌陌、双向选择的探探、灵魂匹配Soul、匿名树洞一罐;陌生人社交也从早期追逐“看脸”的时代向“灵魂”交友发展。

例如主打“灵魂社交”的Soul,平台基于性格、兴趣等人格特质,应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为用户推送可能感兴趣的人或物,同时建立“瞬间”社区,为用户提供可以自由发表、随心表达的私人社交圈子。

还有主打“语音社交”的递爪,主打3-6人的匿名语音群聊社交,用户能在一个设置好开场时间、话题的聊天局中讨论感兴趣的内容。

广阔的市场前景更是吸引了很多大厂的目光,即使社交赛道已经是一片红海,既然阻止不了前仆后继的创业者。

3)有人的地方,就有对象

事实上,只要有人的地方,就有你潜在的另一半。当代年轻人找对象,从来不拘束在任何一个平台。

塔门在《当代互联网相亲文学大赏》中写道:

每个非相亲的互联网平台都有自己的“类型叙事”。透过这一层变形,相亲帖反而更能被看见和重视。

在豆瓣,书影音档案成了自报家门的方式和聊天的契机;在支付宝基金讨论区,展示收益率和投资品类起到了同样的作用;在闲鱼商品页,贩售自己的交友帖至少让人觉得幽默亲切,二手物品也是了解一个人的绝佳方式。

为什么我们讨厌相亲,却不排斥网络交友

在婚恋平台拼事业,在其他平台搞网恋,这届年轻人的心思猜不透啊。

三、结语

说了这么多,你悟到找对象的方法了吗?

相亲还是网恋奔现,又或是广交朋友,这个时代给了我们更大的寻求幸福的空间,靠自己的交友方式找到幸福,不受别人的束缚,这才是年轻人该有的样子嘛!

不管是单身还是结婚,都希望大家有个幸福美满的一生。

 

关于“为什么我们排斥父母介绍的对象,却不排斥网络交友?”,你有什么看法?点击下面的链接,一起来聊聊吧~

戳:https://996.pm/M84rW

为什么我们讨厌相亲,却不排斥网络交友

#天天问神回复#

「天天神回复」是天天问的一个新栏目,致力于发现天天问小伙伴的精彩语录。抖机灵,大伙儿也是认真的!如果喜欢,记得点击问题链接,和TA一起互动吧,我们也在这里期待你的发言哟~

如何看待美国89%的大学生都在用chatgpt做作业?

@一朵要加班的云:我认为美国89%的大学生都在用ChatGPT做作业,剩下的11%在嘴硬

作为产品经理,你最讨厌别人夸你什么?

@阙:借鉴的真好

说一说你作为产品经理,最困惑的几个技术问题?

@Wzz:别人都能做,为什么我们做不了?

#相关阅读#

【天天问每周精选】第220期:扔块石头都掀不起波澜,员工社区还有救吗?

【天天问每周精选】第219期:用户攒了上万积分就是不花,怎么破?

【天天问每周精选】第218期:曾经最火爆的互联网社区,为什么被用户冷落了?

【天天问每周精选】第217期:大学生搜题软件,未来可期吗?

【天天问每周精选】第216期:从“优雅”到“孤勇者”,来看看2022最火爆的网络热梗

素材来源:天天问话题精选

「天天问」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社区旗下的互助问答模块,致力产品、运营、营销等领域知识的学习交流。

本栏目由 @Darcy 整理编辑发布,欢迎大家踊跃提问,一起交流。

题图来自Unsplash,基于CC0协议

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




产品体验

客户洞察(二)客户现场这样做,事半功倍

2023-2-8 0:00:00

产品体验

营销业务对象——客户画像与客户标签

2023-2-14 0:00:00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